<address id="fx5zd"><listing id="fx5zd"></listing></address>

      <form id="fx5zd"><nobr id="fx5zd"><nobr id="fx5zd"></nobr></nobr></form>
        
        

            <form id="fx5zd"></form>
              <address id="fx5zd"></address>

                <address id="fx5zd"></address>
                <address id="fx5zd"><nobr id="fx5zd"><menuitem id="fx5zd"></menuitem></nobr></address>
                <address id="fx5zd"><nobr id="fx5zd"><nobr id="fx5zd"></nobr></nobr></address>

                  激情午夜福利,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亚洲国产AV天堂,色综合视频 美能源部長暗示放松原油出口限制
                  公司新聞
                  公司新聞
                   
                  人民日報:“甲醇制烯烴”煤炭高效利用探新途
                  www.kolomrumah.com     發布時間:2015-01-19 11:07    欄目類別:公司新聞

                          2015年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主要完成人、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兼新興公司董事長劉中民先生頒發了獎勵證書,并同他親切握手,表示祝賀。2015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甲醇制烯烴”煤炭高效利用探新途》,全文如下:

                  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甲醇制烯烴”煤炭高效利用探新途
                  記者 蔣建科

                    

                         “為實現DMTO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大連化物所的四代人整整干了30多年,黑發人干成了白發人?!泵鎸τ浾?,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中民忍不住感慨。

                    DMTO是大連化物所自主研發的甲醇制烯烴技術,是煤制烯烴的核心步驟。烯烴是化學工業中最重要的基礎原料,之前一直從石油中提煉。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相繼啟動了煤代油攻關計劃,先用煤制甲醇,然后用甲醇制取烯烴。

                    1981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烴被列為中國科學院的重點課題,大連化物所臨危受命,成立了以陳國權、梁娟為正副組長的研究小組。經過幾年努力,該小組在國內首先合成了ZSM—5型沸石分子篩,并對其合成規律、反應性能調變、改性及表征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為我國實現以煤代油的戰略目標邁出了第一步。

                    之后,大連化物所的研究人員乘勝前進,先后完成了3噸/年規模沸石放大合成、4—5噸/年規模的催化劑放大設備,以及日處理量1噸甲醇規模的MTO(甲醇制烯烴)固定床反應系統和全部外圍設備,并在1991年4月完成了中試。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蔡光宇研究員為組長的團隊繼續創新,提出了采用新型分子篩的甲醇制烯烴流化床工藝。新一代學術帶頭人劉中民帶領研究組,對甲醇制取低碳烯烴開展更加深入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套技術。1995年,他們完成了流化床MTO過程的中試運轉,被業內專家評為國際先進水平。1996年,這一成果獲得了中科院的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那年我們申請的是一等獎,中科院卻給我們頒發了特等獎。這在以往的科技評獎中是不多見的,足見評委們對我們成果的高度認可?!眲⒅忻窀嬖V記者,“我27歲擔任研究組副組長,成為研究組長時31歲,獲獎時也只有32歲?!?/p>

                    煤代油因油價攀升而熱,也因油價暴跌而冷。令劉中民沒有想到的是,其后油價一路下跌,他們的技術也因經濟上不劃算而少人問津。直到2005年,國際油價回升,國內又燃起了煤制烯烴的熱情。煤炭大省陜西省計劃在榆林開展煤制烯烴,就派專家到大連化物所實地考察,并與劉中民研究小組簽了合作合同。陜西省政府專門成立了陜西新興煤化工科技公司(即后來的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劃撥8300萬元試驗經費。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于2006年5月宣告成功,每天可以轉化甲醇75噸,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國外1天的制造量還不到1噸。

                    2010年8月,神華集團采用劉中民研究組的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制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范裝置。

                    據介紹,如今DMTO技術工業裝置實施技術許可合同已簽了20套,烯烴總規模1126萬噸/年。

                    劉中民告訴記者,在DMTO大規模產業化的同時,他們又研發出新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DMTO—II),申請國際專利29件,并完成了工業性試驗,使中國的DMTO技術在國際上持續領先。

                    據介紹,采用DMTO—II,每噸烯烴甲醇消耗降低10%以上,使原料成本大幅度降低?!拔覈敲禾看髧?,目前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DMTO—II技術產業化的意義不言而喻?!?/p>

                    編輯點評

                    劉中民團隊的“30年磨一劍”,不禁讓人想起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李振聲院士多年前一個創新案例報告的題目——“30年干好一件事”。李振聲院士剛好也是用了30年時間,攻克了小麥遠緣雜交育種世界性難題,該項目同樣也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兩個看似偶然的例子說明,科學研究在瞄準目標后,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挫折,不可輕言放棄。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瞄準國家需求,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這不僅需要SCI論文,更需要像甲醇制烯烴、小麥遠緣雜交這樣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又能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這類成果的產出,需要科學家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創造良好條件和寬松環境,讓科學家能夠潛心研究、長期攻關。

                     
                           以下是該媒體報道地址:http://tech.gmw.cn/2015-01/12/content_14485486.htm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科技部 | 國家知識產權局 |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 | 中國神華集團 | 中國大唐集團 | 中煤集團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煤化網 | 人民網能源頻道 | 國家煤化工網 | 中國能源網 | 中國煤化工網 | 中國化工報 | 中國經濟導報 | 科學網-科學時報電子刊 | 遼寧石油化工網 | 陜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Copyright  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遼ICP備14003651號-1
                  公司總部:西安市高新區錦業路綠地領海A幢12504室 電話:029-68902923  傳真:029-68902922
                  大連公司地址:大連市高新園區黃浦路909C 電話:0411-86649777 傳真:0411-86649885